魏女士出具的存折
近日,河南汝州市民魏女士向中國日報網河南頻道反映,她在汝州工商銀行的7.2萬存款變成了保險,疑因存款時受銀行工作人員“送保險”的誤導所致。銀行回應稱:“上當受騙,雙方都有責任。”
7.2 萬存款“變保險”
銀行被指趁人不備更改存取信息
9月2日,魏女士向中國日報網河南頻道反映稱,2013年6月30日,她在工商銀行汝州支行城東分理處存了7.2萬元,近日因家中急事前往銀行取錢時,被告知自己的存款在保險公司,不在銀行,存款用于購買保險了。
魏女士稱,事后,他們多次與該銀行交涉,但均被以存款購買保險為由拒絕退還。
更令他們氣憤的是,在其中一次交涉中,該銀行工作人員竟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將其存折的存取信息進行了更改。
“存款的時候,他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儲額大的話可以享受免費送保險活動,我想著既然是免費送的,不要也可惜,就同意了,誰知道現在這7.2萬存款全部變成了保險。”魏女士說。
魏女士懷疑,可能就在存款時自己“被買了保險”。但是,按規定,事后還需要保險公司和銀行對投保人信息進行確認和回訪,但魏女士稱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回訪。
魏女士出具的存折顯示,2013年6月30日開戶當天存款7.2萬元,2013年12月21日累取7.2萬元。
魏女士稱,“2013年12月21日累取7.2萬元”的信息,便是2014年8月29日,他們去和銀行交涉的時候,銀行趁在其不注意的時候打上去的。
工行回應:
“造成上當受騙,雙方都有責任”
針對魏女士反映的情況,工商銀行汝州市支行城東分理處于主任回應稱,出現這種情況雙方都有責任,盡量協商解決。
于主任稱,自己前期了解了一下,魏女士在存款時確實簽字同意購買保險了,存款也在當天轉給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汝州支公司,對于怎樣轉取和轉取的時間問題,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他表示,發生這種情況肯定雙方都有責任。
“當時在柜臺辦理肯定簽的有東西,你們說沒有,我們說有,現在再追究沒啥意思了。你們說的我也相信,總體來說我相信一樣,他們在柜臺里辦業務的時候絕對不會說很清,但肯定會說,這是事實,這個我敢承認,他不可能給你說得太清楚。”于主任說
針對客戶“存款變保險”的說法于主任解釋:“總體來說,合同咱肯定簽的有字,作為客戶咱應該仔細看一下,咱都不說咱一點責任也沒有,是造成上當受騙,這個東西雙方都有責任,騙子有他的伎倆,你上當受騙肯定是警惕性不高。”
最后,于主任表示,由于客戶保單丟失,目前正在跟保險公司溝通盡快將錢退還給客戶。
保險公司:
銀行可能會說存款送保險造成客戶誤會
9月2日上午,本網記者跟隨魏女士趕到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汝州支公司。中國人壽汝州支公司一名不愿具名的女性客戶經理告訴本網記者,保險公司確實有魏女士一筆7.2萬的分紅型保險,但由于保險單丟失,目前還不能退還。
對于存款如何“變保險”,該客戶經理始終不予解釋,只是說對目前如何將保險退還的情況進行處理,對于如何購買,和購買渠道一概不清楚。
本網記者離開保險公司后,中國人壽汝州支公司一名自稱分管銀保的彭姓經理打來電話稱,目前正在調查了解情況,對于投保人投保后的身份信息核實,和投保后公司是否進行過回訪進行核實。目前已經確定工商銀行汝州市支行城東分理處具備代理銷售保險的資質,但是銀行工作人員在推銷時可能沒說清楚,可能會說是存款送保險,造成客戶誤會。
“下一步將盡快處理此事,盡量達到魏女士滿意,及時將保險款退還客戶。”彭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