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省小微企業商會等主辦的“河南省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公益論壇”在鄭州舉辦。此次論壇上,與會專家就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怎樣轉型發展,以及轉型不成功的企業如何破產退出等議題進行了探討。與會專家認為破產重整對轉型中面臨困境的民營企業也許打開了退出市場的另外一扇門,很有研究價值。
在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最近兩年因為資金鏈問題發生了一些非法集資事件,但是在這些事件中,有許多群眾的集資款并沒有被不法分子揮霍掉,而是投向了實體企業。這一類企業有非法集資行為,企業目前有困難或者還能正常經營,無惡意逃債、轉移資產行為。省工商聯副主席、省小微企業商會會長楊清河表示,“當企業遇到經營困難,創業者常常不得不做出戰略性撤退,甚至斷臂求生。企業的誕生和消亡就如同人的生命更迭一樣,本應有始有終,但因為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商業環境和企業家認識等問題,國內的民營企業大部分難得善終。我的觀點是涉及非法集資的民營企業面臨困境,能不能實施破產重整,讓這些企業倒下的時候顯得‘體面’一些。”
“涉及非法集資又面臨困境的民營企業如果按照破產重整的方式退出,可能對企業、對投資人、對群眾是雙贏甚至多贏的。但是如果按照處理非法集資的方式來處理的話,企業肯定就直接消亡了,投資人、債權人也不會得到理想的回報,應該探討一下類似這種事情究竟用什么方法處理更好。”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主任田土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