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袁橋·1939》正在袁橋村緊羅密布的拍攝中,7月19日,總策劃陳鳳玲來到袁橋村,走進劇組,對拍攝工作進行了深入了解和指導,并向在酷暑堅持拍攝的工作人員送去了夏日的問候。
電影《袁橋·1939》是由河南唯道影業公司,登封市天地之中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故事緣由于1926年至1929年,袁毅負責中共登封地下黨的工作,1929年后,因其上級領導被捕,他便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但為掩護黨的地下活動和抗日救國事業,他仍以進步士紳的名義活動于登封政界,1939年2月,在袁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策劃下,中共登封縣第一次黨代會趁其侄子結婚之際,在其家中秘密召開的故事。
袁橋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山村,背依綿延幾十里的鳳凰嶺,但卻蘊藏著紅色火種,電影的主人公袁毅于1893年出生于袁橋,當時是一個鄉紳,1921年赴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讀書,與同學宋聘三、董必武等結為好友?;貒?,經信陽道尹劉莪青委任,曾一度出任河南省桐柏縣知事,有著強烈報國愿望的他,目睹官場腐敗而棄官而去。1925年通經信陽由共產黨員郭安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登封早期的共產黨員之一,活動于洛陽、登封、禹縣一帶從事農民運動。1939年2月初,中國共產黨登封縣第一次代表會在大金店袁橋村中共早期黨員袁毅家中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15人,代表著全縣10個黨組織,40多名黨員。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共登封紅一大”舊址,袁毅家先后被列入登封縣級和鄭州市級文明保護單位,被登封縣(市)黨委政府命名為登封紅色教育基地。
總策劃陳鳳玲表示,多年來,紅色文化一直在祖國大地延續,我們應當當好追隨者,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中,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都深入學習紅色文化,按照黨章嚴要求、高標準、對標找差距、主動檢視問題,營造了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黨的事業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發展升級,更有活力。作為一個“傳播者”,我也希望通過拍這部電影,通過影視文化這種途徑讓紅色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播和發揚。我們要以紅色文化涵養初心,學習革命年代的紅色文化,也要學習新時代的紅色文化。(作者:文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